江南体育2月3日,本土服装企业江苏红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“红豆股份”)公告,公司控股股东红豆集团有限公司(下称“红豆集团”)发生股权结构调整,周耀庭因年事已高,将其持有的红豆集团37.40%股权转让给周海江、周海燕和刘连红三人,退出股东行列。
公开资料显示,周耀庭出生于1943年,1980年代曾领导江苏无锡一家内衣针织厂转型江南体育,在此基础上于1990年代创办了红豆集团和红豆股份。2001年1月,红豆股份上市。除服装外,如今的红豆集团旗下还有轮胎、制药和房地产业务江南体育。
此前,红豆集团实控人为周耀庭与其子女周海江、周海燕,以及刘连红(周海江配偶)和顾萃(周海燕配偶),五人合计持有红豆集团83.51%股权。
转让完成后,红豆集团实控人为周海江、周海燕、刘连红和顾萃,四人合计持有红豆集团股权比例仍为83.51%,其中周海江持股比例从40.63%增至58.49%,仍掌握红豆集团控制权。
红豆股份表示,此次股权调整不影响红豆集团对红豆股份的持股比例及股东地位,也不会对公司经营战略、业务模式、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产生影响。
红豆股份总经理一职此前由周海江的堂弟周宏江担任,2020年6月起由王昌辉出任。董事长一职在2019年12月以前由周海江的妻子刘连红担任,2019年12月由叶薇接棒,2021年4月又换成现任董事长戴敏君。
在王昌辉和戴敏君接手以前,红豆股份在2017年剥离了房地产业务,从2018年起专注于服装主业,包括红豆男装品牌和红豆职业装定制两大主营业务。
2017年,红豆股份剔除房地产销售后营收为19.47亿元;2018年和2019年,其年营收分别为24.83亿元和25.40亿元,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.07亿元和1.70亿元。
彼时,红豆股份还谈不上陷入困境,但和不少本土传统男装品牌一样,已表现出增速放缓和利润下滑的势头。王昌辉和戴敏君相继上任后便采取行动,首先是对红豆品牌的重新定位。
新定位不是一步找准的。红豆股份曾在2020年财报中明确了“三十而立,穿红豆男装”的品牌新定位,瞄准成熟型男性消费者,强调产品的舒适感和性价比。但在2021年财报中,红豆股份将品牌新定位变为“经典舒适男装”,改走高端化路线。
某种程度上,红豆股份选择了一条更难走的路。红豆男装在过去很长时间里都以平价形象示人,其价格带主要在500元以内,线下门店多分布在二三线城市,且以加盟联营为主。在不受疫情影响的2019年,红豆股份的服装毛利率为30.95%,1376家实体门店中直营店仅有52家。
2021年,红豆男装开始主推“0感舒适衬衫”,同时围绕“舒适”这一差异点与高端供应商合作研发推出不同品类服装。
营销上增加了更多的广告投放江南体育、明星代言和社交媒体推广江南体育,包括在2022年请来女演员戚薇担任品牌代言人。
渠道也有明显调整。2021年,红豆男装在无锡开设了一家1000平米的超级体验店,还将353家加盟联营店转为直营,直营门店数量由上年的60家陡升至406家。到2023年上半年,其线家为直营店。
直营店有助于建设品牌形象和抬高溢价——2023上半年,红豆男装直营店和加盟联营店的毛利率分别为60.33%和25.14%。
但上述举措暂时没能带来营收增长,当然这其中也有疫情的影响。2020年至2022年,红豆股份的营收连续下滑,但一直保持在23亿元到24亿元间,波动幅度不大。2023年前三季度,红豆股份营收同比下滑6.66%至15.56亿元。
升级举措的成本倒是立刻反映在财报上。2020年至2022年,红豆股份的销售费用率分别为11.8%、18.5%和26.5%,归母净利润也一路下滑,分别为1.45亿元、7697万元和1504万元。
从已披露的业绩来看,2023年也没有明显好转。2023年前三季度,红豆股份营收同比下滑6.66%至15.56亿元,而销售费用率仍保持在26.5%,归母净利润下滑15.31%至3920万元。
据红豆股份此前发布的业绩预增公告,其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润超2900万元,在2022年低基数上同比增加超93%,但仍未恢复至2021年水平。
红豆股份的增长难题并不是孤例。在国内男装上市企业中,营收规模在20亿元至30亿元一档的还有九牧王。从2017年到2022年,九牧王仅在2021年实现了30.50亿元营收,其他年度均在25亿元至30亿元内,陷入瓶颈,归母净利润也从5亿元左右一路下滑,2022年还录得上市以来首次亏损。
产品及品牌形象老化是这类传统男装品牌普遍的问题,提升品牌的时尚感、通过主打单品(如九牧王的男裤、七匹狼的夹克)来强调专业性江南体育,以及借渠道革新和营销活动来打造高端形象,都是这类品牌常用的转型举措。
值得提到的是,红豆股份在2017年剥离房地产业务后,仍未放弃涉足其他领域。2019年,红豆股份出资1亿元,持股5%,投资了由其母公司红豆集团牵头成立的无锡锡商银行。2022年,红豆股份控股子公司出资2.7亿元,持股90%,与成都一新能源公司“超壹动力”投资设立项目公司,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建设3GW大功率固态锂电池智能制造项目。